沙棘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祁连供给侧改革镀亮天境新招牌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的症状有哪些 http://baidianfeng.39.net/a_zczz/130527/4180063.html

——祁连县绿色生态畜牧业发展侧记

近年来,祁连县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依托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主动应对市场需求变化,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加大产业链改造升级,积极实施“高原、绿色、生态、有机”特色农牧业品牌战略,切实把“祁字号”农畜产品转化为品牌优势、效益优势,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和商品率,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农牧民增收致富的“聚宝盆”和全县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的“大引擎”。

产业基础建设向“品牌战略”投入

祁连县坐拥.29万亩优质草场,高海拔、好水源、优质土、有机野牧草,养育了万头(只)牛、羊、马等牲畜,生长着大*、柴胡、雪莲、冬虫夏草等种经济药用植物。祁连藏羊肉、祁连牦牛肉、祁连*菇、祁连鹿茸、祁连酸奶等10余种名优特农畜产品享誉省内外。

打好“特色牌”,唱响“品牌戏”。为持续推进当地农畜产品品牌建设,“十三五”以来,全县着力优化现有生产要素配置,着力加强产业规划引领,着力推进农牧业结构调整,着力提高现有产品质量效益,多措并举为特色现代农牧业腾挪更多优质发展空间。

坚持高位推动、科学谋划。成立祁连县特色有机农牧业建设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实行领导领衔、专班推进机制,并纳入县委、县*府调度日程。加强品牌农牧业统筹布局规划,编制完成祁连牦牛藏羊产业发展规划和原产地可追溯试点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制定牦牛藏羊养殖操作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建立生产、监督、追溯、投放等相关管理制度,实现品牌农牧业建设工作有标可依、有据可考、有章可循。

加大基础建设,保障品牌创建。探索创新以“三增三适”为核心的全新牦牛生产技术模式,投资万元千头牦牛基地开工建设。落实藏羊产业发展资金万元,全面铺开藏羊全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打造规模化品牌农牧业基地和优势产业带,投资.35万元完成8个示范有机牧场基础设施建设,为品牌创建提供了有力支撑。

改善产地环境,强化品质保证。积极推广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测土配方施肥、安全用药、绿色防控等适用技术,持续推进农牧业面源污染治理和监测、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利用以及病死牲畜无害化处理,不断改善农牧业生产环境。开展产地环境质量认证,每年委托甘肃省分析测试中心对全县7个乡镇的水质及五个畜牧业乡(镇)的草场、牛羊肉进行采样监测,监测结果均符合有机养殖标准。与此同时,加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完成祁连县有机产品质量追溯平台建设,对22万头只牦牛藏羊采集养殖信息并佩戴溯源电子耳标,实现出栏牲畜养殖、屠宰、加工、仓储、销售等环节全程可追溯,畜产品高质量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产业结构调整向“品牌战略”集聚

围绕标准化提升质量,围绕产业化做强龙头,在推进农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农牧业产业化进程中,祁连县始终把打造农牧业品牌作为重要环节来抓,以品牌促规模,以品牌拓市场,高原特色品牌农牧业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

在“做强”上下功夫。大力培育和引进农牧业龙头企业、农牧民合作社、家庭牧场、专业养殖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先后建成总投资.75万元、占地面积70.5公顷的省级农牧业产业园和总投资万元、占地面积60亩的小微企业孵化园,以金祁连乳业为主的乳制品加工业和祁连亿达畜产肉食品为主的精深加工业已初具规模,12家企业已成功入驻小微企业孵化园。积极构建“产业化公司+龙头企业+合作社”农牧业产业生产经营体系,全县88个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及67个家庭牧场开展土地、劳动力、资金、技术等要素入股,发展股份合作,分层次实现产业规模经营、集群发展。

在“做大”上下功夫。加大税务、金融、*策扶持力度,通过减免税收、贷款贴息、风险补偿等方式,为龙头企业、合作社产业化经营提供持续动力。大力支持农牧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到县城开办农畜产品超市,实现“农超对接”。拓宽农畜产品流通渠道,借助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设立“天境祁连”“祁连山下好牧场”电商公共品牌,推动农畜产品入“网”上“线”,形成了“企业+合作社+直销店+电商”的现代加工、物流、营销新格局。此外,在河西走廊积极探索跨地区“飞地牧草、飞地养殖、飞地商场”,形成了以“祁繁甘育”为突出特色的产业转移新模式。

在“做优”上下功夫。实施科技兴农工程,提升品牌农牧业科技“含金量”。每年邀请专家和教授在祁连举办有机畜牧业培训讲座,并委托县农广校对基地负责人、企业管理人员和有机养殖户开展有机生产知识培训等工作。积极引导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青海大学、牧科院、山东借箭牛业发展有限公司实施“高位嫁接”,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开发模式,不断优化生产技术,提升祁连农畜产品品质。近年来,省牧科院与大泉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合作的现代牧场模式创建项目有序推进,藏羊‘两年三胎’、牦牛‘一年一胎’高效养殖集成技术效果明显,牦牛藏羊肉冷链生产运输技术广泛应用,成功研发出*菇饼干、沙棘饮品、风味酸奶等特色农畜产品,试种出火焰参、茶用菊花等农作物新品种。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祁连县农畜产品品牌开发和保护战略取得阶段性“战绩”。目前全县“三品一标”品牌认证达51种,“祁连藏羊”“祁连牦牛”“祁连*菇”得到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雪域八宝”“祁青”2件商标成功跻身青海省著名热销品牌。

产业价值体系向“品牌战略”构建

在“品质消费”“品牌消费”的潮流和“质量兴农”“品牌强农”等国家战略背景之下,用好“祁字号”金字招牌,大力实施特色农牧业品牌建设,不仅为祁连农牧业加快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也为祁连打造全域旅游、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绿色发展新样板注入持久动能。

探索农旅融合、牧旅融合新业态方面。坚持城乡一体和全域旅游发展理念,不断拓宽农牧业资源向旅游资源的转化通道,鼓励发展“牧游经济”“林下经济”“田园经济”等旅游新业态,引导开办农家院、牧家乐、休闲农庄、草原驿站、森林人家等经营实体,积极开发骑马、射箭、采摘蘑菇、民族美食、特色民宿等“牧游体验”休闲度假项目,不仅为牦牛藏羊肉、草原*菇、牦牛酸奶等农畜产品打开了销售渠道,也为农牧民就地创业就业、增收致富提供了便利条件。据统计,近三年全县休闲农牧业共接待游客.83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17.亿元。全县现有休闲农牧业市场主体多个,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达人,占本地人口数和就业数的20%以上。

探索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赢”方面。通过实施品牌战略,推动全县生态农牧业向规模、集约、产业化发展,有效解决了人、畜、草矛盾,草原生产能力和生态环境不断改善,草原生态和草畜平衡逐步走向良性循环,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路子,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向提升。同时,在品牌战略的加持下,农畜产品价值不断释放,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年,祁连牦牛藏羊肉产品实现溢价,出厂价格同比增长了31%,畜产肉食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广东、山东等高端消费市场,带动了整体产业链发展。在今年第二十一届“青洽会”上,我县乳制品系列、牛羊肉产品系列、醋产品系列、祁连土特产系列等10家企业的九大类余种产品参展,签约总金额达3.8亿元,农畜产品附加值大大提升。

祁连山下好牧场,风吹草低见牛羊。如今的祁连农牧业正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深入落实省委发展“四种经济形态”、推动“五个示范省”建设要求,牢固树立“品牌就是竞争力”的发展理念,主动融入全国全省全州发展战略大局,不断深化高原农牧业供给侧改革,天然绿色有机农畜产品推陈出新,现代农牧业发展步伐加快推进,让中国最美丽的草原,处处绽放激情活力、迸发出结构调整迸发出的巨大能量,从而带动和构建了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多元化发展的暂新局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