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在线网(文图/肖生珍)每年的七八月份,青海人全家出动开始浪山,带着锅碗瓢盆走向大山,似乎回到了原始的生活方式,不论是城市边缘的小山丘还是离城市几十公里的大山,只要有树有山有水,哪怕驾车数小时也愿意前往,只为一日的休闲时光和山间美景。
说起西宁市内适合浪山的地方,那必不可少的就是位于城东经济开发区的九眼泉了,从远处望去,这座山并不高,长着密密麻麻的芨芨草、榆树、杨树、沙棘等,偶尔有几个小亭子坐落在山间。
从西宁市城东经济开发区高新路继续往前走就能看到九眼泉的大门,一位大爷正在门口忙碌着,屋内是他的小孙女趴在窗户上看着,这时,一辆白色的车停在门口,一位男士递给大爷一支烟说:“师傅,你这儿的水给我接点。”
沿着蜿蜒的水泥路一路向上就会遇到一片开阔的小树林,树林里充满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有人躺在藤椅上闭目养神,有人在路边出售水和吊床还有酸奶,划拳声、音乐声很是热闹。西北的山总给人一种历经沧桑而又温润的感觉,说它杂草丛生却又带给人舒适愉悦感,说它绿树成荫却又少不了西北的荒凉感,总之,这座小山经过历史的沉淀,以一个全新的面貌迎接着每一个人。
听长辈们说,以前城市还没有发展起来,九眼泉只是一个大土包,是附近村民的耕地,靠天吃饭,干旱导致收成不好,有时几十斤有时颗粒无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九眼泉逐渐转变为休闲纳凉的茶园,茶园一个接着接着,上山喝茶的人也是从不间断,茶园成为了村民们的主要收入来源。在五六十年前,九眼泉还每天有源源不断的水涌出,养活了附近的村民,充沛的泉水形成了一条清澈的小沟,欢快地奔向远方。而如今,只留下一条小沟被铁丝网围着。
九眼泉它是耕地,是林区,是水源,更是居民们休闲娱乐的好地方。
为了响应国家退耕还林的*策,九眼泉加大了对植被和水土的保护,茶园逐渐退出人们的视野,取而代之的是一颗颗挺拔而又坚韧的树,甚至在一些山坡拉起了加固网,再上山时看不到茶园的踪影,但是树林里整齐平坦的地砖、幽静的小道都是开过茶园的痕迹。即便没有了茶园,九眼泉也依旧深受附近居民的欢迎,每逢节假日就有居民们拿着烧烤炉带着锅上山,寻找一片平坦阴凉的地方开始了一天的休闲时光,不过近年九眼泉再次加强了管理,禁止在山上景区内生火,更多的是年轻的父母带着孩子买一些熟食度过美好的下午。
记忆回到小时候,九眼泉是一家人外出游玩最多的地方,在旧照片中一家人坐在树荫下毯子上摆满了食物,嫂子怀里的小侄子探出身努力够着毯子上的食物,大家的目光都被他憨态可掬的模样所吸引,美好的记忆就这样被定格。两三年前,一家人再次相聚九眼泉,这一次我们决定自己生火做饭,以往从不进厨房的男性成了这次野炊的主力*,不一会色泽亮丽的可乐排骨、酸辣爽口的凉菜、热气腾腾的熬饭都新鲜出锅,而小孩子们为了争一个吊床闹得不可开交,不一会又是一阵哭声加嬉笑声,原来是小侄女从吊床上摔个四脚朝天。
一路向前,山上都是宽阔干净的水泥马路,空气清新,微风徐徐,阳光透过树叶散落一地,偶尔会看到三五成群的好友在此喝啤酒,吃肉。在马路一旁是一个废弃的石亭,造型别致、坚实粗狂,即使破损比较严重,也挡不住它的美感。蓝天白云中几声鸟鸣,浅浅的池水与山间景色交相辉映。
有许多阿姨这亭子里扭秧歌,阿姨们手中鲜艳的扇子伴随着悠扬的青海花儿,欢笑声一阵接着一阵,正在秧歌队中跳得开心的董阿姨说:“九眼泉好啊,山下交通便利,卫生干净,天气凉爽,我们呐,经常来玩儿!”说罢,又加入到秧歌的队伍中去。
站在山顶,望着山下来来往往的汽车,早市上的吆喝声此起彼伏,而九眼泉这座小山静静地等待更多的人发现它,建设它,爱护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