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棘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脱贫只是第一 [复制链接]

1#

独龙江乡森林覆盖率高达93%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吴家迎、李娟、王素):大家听到的这首歌是中国独龙族人感谢山神时哼唱的歌曲。独龙族是中国28个人口较少民族之一,只有几千人。独龙族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直接从原始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直过民族”。位于中国西南部的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的独龙江乡是独龙族的主要聚居地。

独龙江乡地处山区,最高海拔近米,最低海拔也有米。全乡多人,可利用的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亩。传统农作物是玉米和土豆,产量极低。新中国成立前,独龙族人曾长期过着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主要依靠上山打猎和采摘野果为生。独龙江乡一度是中国最偏远、最贫困、最封闭的地区之一。

技术人员在迪政当村给当地村民培训如何种植葛根

今年78岁的丙秀芳回忆当年。丙秀芳说:“过去,吃不饱穿不暖的,自己种的粮食根本就不够吃,每年还需要上山去采野菜、野果来补给,当时困难地连鞋子都没有,上山都是光着脚。”

今年25岁的迪政当村村民木春龙,幼时经常随父母上山采药,补贴家用。木春龙说:“小的时候,三四岁就和爸妈一起(上山挖药材),(父母挖药材时)自己躺在帐篷下睡觉啊。我们(上山)去一次需要20天才回来。当时挖重楼、挖沙棘,也是卖不了多少钱,一年四五千左右。”

当年的独龙江乡,有好多家庭都和木春龙家一样,靠山吃饭,勉强糊口。年起,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独龙江乡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2014年独龙江公路隧道的贯通,更是彻底改变了当地每年大雪封山,半年与世隔绝的状况。

如今,木春龙、丙秀花和其他多名独龙族群众离开了山上的茅草屋和木楞房,搬进了山下舒适的新居。当地还普及14年免费教育(九年义务制+学前两年+高中三年),保证所有的孩子都有学上。此外,当地还积极引导村民人工种植对森林资源影响较小的林下经济作物,帮助当地群众实现靠自己吃饭。

林下作物草果

木春龙家就是当地第一批开展人工种植重楼的农户,在自家林地里种了3亩重楼,明年差不多就可以采收了。据他介绍,从几年前开始,乡政府就从外地引进技术,推广人工种植重楼。这里的气候原本就十分适合野生重楼的生长,人工种植的重楼长势也很好。他告诉记者。木春龙说:“明年就能卖了,卖的话,一亩地产值80到斤,(按今年的市场价格)一斤是元到元左右,卖的话可以收入10多万。”

独龙江乡森林覆盖率高达93%,非常适合发展林下经济产业。年开始,独龙江乡开始大力发展草果、重楼、黄精等中药材的人工种植。乡长孔玉才介绍。孔玉才说:“草果因为是林下产业,一是不破坏生态,二是增加群众收入。因为我们原来退耕还林了嘛,我们必须要走这么一条路,既要保护生态,又要增加群众的收入,所以我们选择了草果。刚开始是政府推广,刚开始老百姓没有效益,很多老百姓不积极的,我们一面引导,一面推广,但是后来一部分老百姓卖到钱以后,很多老百姓就带出来了,后来政府就不用操心推广了,16年草果就开始不推广,达到了政府引导群众自力更生这块。”

木春龙说,“七叶一枝花”是重楼中比较珍贵的品种

年底,独龙江乡草果种植面积已近7万亩,产量超0吨,产值约万元。重楼种植面积.6亩,产量公斤。独龙江乡已形成以草果、重楼林下产业为支柱,羊肚菌、黄精等其他林果产业以及独龙鸡、独龙牛养殖等林下产业为辅的发展模式。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也从年的不足元,增长到年底的元。年底,独龙江乡实现整体脱贫,成为中国第一个实现整族脱贫的少数民族。

记者采访时,当地正在实验人工种植葛根、金耳等林下经济作物。在独龙江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工作的褚松鹏告诉记者,已经有很多村民迫不及待地前来询问人工种植葛根的技术标准了。褚松鹏说,“以前,老百姓对新鲜事物,包括种植,对于没有见过的品种都不接受的。因为独龙江这边是直接从原始社会过渡的‘直过民族’。有些种植技术确实不会,推广初期很难做这些事情的。基本上是老一辈技术员手把手地教,到农户家驻村,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一步一步带出来了,现在老百姓自己都会管理了,还管理的很好。”

群众收获的羊肚菌

在乡长孔玉才看来,如今独龙江乡最大的改变是群众观念的改变。独龙江乡群众从过去靠山吃饭,到如今精准施策,守住“绿水青山”的同时,还搬来了“金山银山”。孔玉才说:“生态环境保护好,独龙族世世代代理念灌输下去,这个是我们的资本。”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