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郑板桥《山中雪后》
01
清晨,诗人推开门,外面天寒地冻银装素裹,初升的太阳也显得没有活力。
院子里,屋檐下长长的冰溜子仍没有融化的迹象,墙角的梅花也好像被冻住了,迟迟没有开放的意思。
在这样一番绝美的景象面前,郑板桥写下了这篇《山中雪后》。
天地万物都笼罩在冬日的肃杀之气中,窗外是寒冷的北风,屋内是家人围坐在一起的温暖时光......
冬天最冷的时候,要数三九天了。我国有“数九寒冬”的说法:“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到底什么是三九天呢?
三九天是指从冬至算起的第三个“九天”,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9-27天。
中国的农历用“九九”来计算时令,冬至为“一九天”的第一天,每九天为一“九”,第一个九天叫做“一九”,第二个九天叫“二九”,依此类推,过完“九九”八十一天,冬天便结束,进入春天,而一年中最冷的时期便是“三九天”。
02
人们常说“数九寒天,冷在三九”,距离一年当中最冷的时间段“三九天”只有十来天了,我们应该如何提前做好三九天的保健养生呢?
1养:三九天就要沙棘帖
冬天的“三九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此时,人体阳气敛藏,气血不畅,皮肤干燥,毛孔闭塞,在三九天贴沙棘帖,能温阳益气,健脾补肾益肺,祛风散寒,起到强壮脏腑,通经活络止痛的作用。
所谓“夏养三伏,冬补三九”,贴沙棘帖,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其疗效相得益彰。
冬至后天气寒冷,人体阳气内敛,气血运行缓慢,而“三九”是大自然处于阴阳交替阶段,也是人体阳气最弱的时候。阳气弱就会抵挡不住外寒湿邪,人就容易患病。
此时根据中医“虚则补之”“寒则湿之”和“内病外治”的理论,在“三九天”时段采用具有辛散温通功效的沙棘帖,可扶助人体的阳气,从而达到增强人体抵抗力、预防寒邪侵体的目的。
2穿:冬季戴棉帽如同穿棉袄
寒冬,人们穿上了厚厚的服装,热量就主要从头、手等暴露部位散失,处于静止状态下不戴帽的人,从其头部散失的热量是很多的。
在环境气温为15℃时,从头部散失的热量占人体的总散热量的30%,4℃时占60%,-15℃时占75%。由此可见,头部的保暖与人体的热平衡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3吃: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冬季是生机潜伏、阳气内藏的季节,是保养、积蓄能量的最佳时机,应讲究养藏之道,适时进补,可以增加营养,祛寒气、壮身体。
4动:“冬练三九”适当运动
人在三九天里阳气虚弱,心肺负担不小,因此中老年人在最冷的时候不要外出,在家里做一些简单运动就可以,如在室内慢跑、做体操等。
如果气温有所回升,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室外锻炼,时间最好是下午三点到四点,但阴天、雪天、大风、雾霾天不要外出。
5行:天冷勤泡脚多搓手
三九天,记得睡觉前用热水泡脚,不仅能驱寒消除上班的疲劳,还可以促进睡眠,睡个好觉哦!
养成搓手的习惯对身体健康大有好处。一是能锻炼手指,使手指更加灵活自如,对大脑也有一定的保健作用;二是可以促进手部血液循环,防止冻疮发生;三是工作在室内的人经常搓手,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预防感冒。
03
近日,中央气象台消息,受一股较强冷空气影响,东北和华北地区气温将持续走低。华北多地气温再创新低,将迎来今年下半年以来最冷的天气。
在这段最冷的日子里,你带着一身疲倦和严寒回到家,迎接你的可能是一桌冒着热气的饭菜,可能是黑夜里的一盏灯。这样的日子里,来一次暖及全身的沙棘帖,让疲倦和寒冷随着轻烟隐去,再合适不过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