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白癜风研究专家 https://m-mip.39.net/czk/mipso_4174796.html 初冬时节,寒意渐浓。但甘肃漳县武阳镇柯寨村韭菜产业基地内,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村民们忙着翻地、平整、搭架,一座座崭新、整齐的钢架大棚拔地而起。
近年来,漳县深入实施“产业富县”战略,把富民产业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食用菌、沙棘、韭菜等一批新兴产业,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助力群众增收致富的朝阳产业。
“小韭菜”释放“大能量”
“以前的竹条大棚,棚里温度不高导致产量较低。现在我们建的钢架大棚,不仅种植起来方便,产量也提高了,收益比以前好多了。”武阳镇柯寨村农户李银香说。
武阳镇位于漳河川区腹地,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水资源丰富,这里出产的韭菜叶宽茎厚、色泽鲜嫩、口感辛香、营养丰富,颇受市场欢迎。
漳县武阳镇蔬菜种植基地(央广网发漳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近年来,武阳镇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在董家庄、新庄门、柯寨3个行*村建成韭菜大棚多座,亩产量达公斤以上,亩产值超过1.4万元,韭菜种植已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主渠道。
“今年准备新建三个棚种韭菜,像往年一个棚能卖一万多,三个棚就能卖四万元。”种植户兰小林说,以前韭菜收割后要自己拿到集市上卖,费时费力还卖不上好价钱,现在村里有了合作社,韭菜还没收割就被预定了,销路完全不用愁,价钱还有保障。
为了确保韭菜的销路,武阳镇坚持“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引导农民将韭菜生产向产业化发展。此外,合作社还主动与省内外蔬菜市场联系,拓宽销售渠道,并引进真空保鲜膜,确保韭菜在长途运输中不变质,最大限度保障了菜农利益。
“酸果果”变身“金豆豆”
漳县自古盛产沙棘。据史书记载:“武阳(今漳县)之沙棘,味甘而汁甜,色艳而皮薄,漫山遍野,堪为一绝。”年漳县被确定为全国30个沙棘产业建设重点县,年漳县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委会正式命名为“中国沙棘之乡”。
近年来,漳县把发展沙棘产业作为壮大生态资源、增加农民收入的主导产业,实现了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让沙棘成为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新兴产业,走出了一条兼具生态效益和农民增收的双赢之路。
成熟的漳县沙棘(央广网发漳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在位于漳县三岔镇的艾康沙棘有限公司生产加工车间里,工人正在流水线上紧张有序的作业,经过灌装、贴标、装盒、打码、塑封、装箱,一盒盒新鲜的沙棘饮品被销往全国各地。
“最近正逢‘双十一’网络促销,我们的订单量猛增,特别是沙棘原浆和沙棘饮品都是供不应求。11月以来,我们已经累计接到订单余单,销售额预计达到40万元左右。”甘肃艾康沙棘制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马建忠说。
目前,甘肃艾康沙棘制品有限公司建成标准化车间平方米、十万级清洁车间平方米,配备低温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设备、提油一体式生产线,依托漳县“中国沙棘之乡”品牌优势,走出了一条沙棘系列产品研发生产、助力乡村振兴的产业发展之路。
“我们每年可生产沙棘原浆吨,产值达万元;生产沙棘油12吨,产值达1万元。带动周边40余名群众常年稳定就业。”甘肃艾康沙棘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沈亚强说。
“黑木耳”长成“大产业”
走进漳县三岔镇食用菌产业园,菌棒加工车间里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在堆料、装袋、入库,现场忙而不乱、秩序井然。
“不施肥、不施药、纯绿色产品,5个月左右出木耳,每个菌棒可产木耳60克左右,每斤干木耳价格在35元左右。”漳县鑫源菌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木耳种植基地负责人李汉文介绍,在基地务工的村民有一百多人,月均收入元左右。
工人在三岔镇食用菌产业园加工菌棒(央广网发漳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漳县立足资源禀赋,挖掘地域特色,坚持把食用菌产业作为富民产业重点培育,引进甘肃鑫源菌业科技有限公司,在三岔镇建成金耳智能大棚11座、木耳种植吊袋棚座、晾晒棚座,以及年产万袋的菌棒生产线,食用菌产业基地面积达多亩,年产木耳50万斤,带动全县7个乡镇8个村发展食用菌产业,年产值达到0多万元。同时,带动周边多名群众务工就业。
“自从食用菌产业园建成后,我就在这里务工,每天能挣元左右,还能顾上家。”在菌棒加工车间务工的村民常霞霞高兴地说。
近年来,漳县因地制宜,瞄准当地资源和地理优势,探索“一村一品”“一乡(镇)一业”发展路子,不断壮大特色产业,引导群众抱团致富。盐井的井盐、武阳的韭菜、东泉的土蜂蜜、新寺的甜*瓜、三岔的黑木耳……一系列“明星”产业,带动经济发展,解锁“富民密码”,已成为推动漳县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引擎。(见习记者**通讯员张春雷李淑娟)
原标题:《甘肃漳县:壮大特色产业解锁“富民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