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棘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沙退小坝子 [复制链接]

1#

“不用任何滤镜,随手一拍就是美不胜收的画面。”8月16日一大早,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卢云成再次来到小坝子,把这里天蓝、林密、草长、水清的盛夏美景定格在一张张照片中。

小坝子乡位于丰宁县城西北部,20多年前这里曾是距北京最近的沙源地之一,沙化面积高达70%多。卢云成从年开始到小坝子拍照,用5万多张照片记录了这片土地“由*变绿”的生态奇迹。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卢云成用5万多张照片记录了小坝子“由*变绿”的生态奇迹。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乔娅摄

“北京十粒沙,丰宁占七八。”小坝子乡槽碾沟村*支部书记郎占民介绍说,丰宁是潮河、滦河的故乡和京津水源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小坝子也是一片绿洲,山上都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大约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些村民为了生计,将沙棘、刺柳等植被砍掉,把河滩改为耕地,还大量散养牛羊。短短几年时间,耕地慢慢变成了沙丘,绿色在这里消失了。

“牛能上墙,猪能上房,道被堵死,庄稼埋光。”这是小坝子人对风沙最真实的记忆。“刮两三天风,村民就得从房前推出两车沙,否则房门就会被沙子堵住。”卢云成展示着当年拍摄的照片回忆说。

风沙不仅给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带来灾害,还给公里外的北京造成环境压力:加重了北京的沙尘暴天气,威胁着潮白河的水源,直接影响到北京的生活用水。小坝子一度成了“沙化严重”的代名词。

20多年前的小坝子风沙肆虐,漫漫*沙覆盖了许多人的家园。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供图

槽碾沟则是小坝子乡风沙最严重的村。“那时才知道,生态不行啥也干不成。”年,当兵返乡不久的郎占民和一些村民只得无奈出门打工,昔日热闹的村庄变得越来越沉寂,许多农家只有老人在留守。

“能在家门口把日子过好,谁愿意背井离乡呢?”小坝子乡乡长孙冬梅说,丰宁沙化问题引起各级*委、*府的高度重视,发出“防沙止漠,刻不容缓”的号召。从此,一场旷日持久的人沙大战再没有止歇。

每年植树季,在小坝子都能看到数千名干部群众在沙窝里挥锹抡镐、扶苗培土。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等一大批生态建设项目相继实施。近年来,小坝子乡平均每年造林2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由之前的15%增至30%,林草植被覆盖率由30%提高到70%,土地沙化面积减少六成多。孙冬梅自豪地说:“现在好了,风照样刮,但沙子没了。”

如今,小坝子乡林草植被覆盖率提高到70%。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乔娅摄

如今,漫步在曾经“沙深五尺”的小坝子,不见沙子只见树。在山坡上、村道旁,一株株落叶松青翠欲滴,一棵棵白杨树枝叶繁茂,一丛丛草灌木绿意盎然。郎占民告诉记者,儿时那片“绿色的海”又回来了。

“你看我们村乡亲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