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49
▲山西省晋城市高平市原村乡上董峰村黄芩茶种植合作社的社员在采摘黄芩叶(10月11日摄)。本报记者曹阳摄
新华社北京11月13日电(记者王飞航、魏飚、刘扬涛、李紫薇)11月13日,《新华每日电讯》刊载题为《三晋有嘉木》的报道。
人说山西好风光,表里山河药茶香。山西是中华农耕文明发源地,也是中国茶文化的开拓者与传播者之一。《茶经》中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山西作为神农炎帝的故乡,制作药茶、饮用药茶已有数千年历史。
山西药茶是以道地中药材为原料,采用药食两用的植物叶(芽)、花(蕾)、根茎、果(实)为原料,经加工制作的单品或拼配品,采用类似茶叶泡、煮的方式,供人们饮用的产品。
可以说山西药茶聚药性之精华,传茶道之神韵,兼具药的功效、茶的味道。近年来,随着健康消费日渐升温,山西把药茶作为突破口,大力发展中药材精深加工产业,打造中国第七大茶系,努力为山西“三农”转型发展率先蹚出一条新路。
(小标题)神奇的草本
据《神农本草经》记载,炎帝神农氏遍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古人以“荼”代“茶”,先为药用,而后被食用和饮用。
神农尝百草,尝出几千年的中药文明。相传炎帝神农氏普尝百草发明医药的地方就在山西省高平市东北17公里处的羊头山上。这里是有关神农氏的遗迹最为密集的地方,多处古代碑文记载,羊头山是神农氏“种五谷,尝百草处也”。
历经数千年,传说流转,但民俗一直在传承。唐代有山西人饮连翘茶长寿的记录;元代《寿亲养老新书》一书中记载了芦丁茶,也就是山西的路丁茶,对心脑血管有颇多益处;《五台山志》记载,“五台山出金莲花,寺僧采摘干之……如南人之茶菊然。”可见彼时民众有饮用金莲花茶的习惯;平定冠山连翘茶被康熙皇帝御赐名为“延年翘”,曾作为皇室贡茶。可见,在山西,民众化药为茶,饮百草入茶,保持着茶被神农氏发现之初作为药饮的传统。
伏天喝黄芩茶清热解毒防中暑、深秋喝霜桑叶茶养阴润肺治咳嗽、肠胃不适时一杯毛建茶就能消食顺气……每当节气更替,家里的老人总能从陶罐中捏出各种自制药茶用开水冲泡,并反复催促“趁热喝”,药茶的清香韵味和老人温暖的关切是很多山西人对儿时、对家乡的独特记忆。
药茶的制作方法也被口耳相传,世代承袭,十分具有地方特色。对药茶而言,茶之“十难”表现为“九蒸九晒”。当地人介绍,一遍遍地蒸煮和晾晒是为了中和植物的药性,但又不会在火上煎炒,以防猛火伤药,最终使草本变得芬馨怡人,老少皆宜。
以晋东南地区百姓自古饮制的黄芩茶为例,每年伏天,百姓拿着镰刀到深山中,将黄芩的茎和叶一并割下,背回家中,切成1到2厘米的小段,一遍遍地蒸晒。绿油油的黄芩在这个过程中由淡绿变成黛色,再由黛色变成黄褐色,黄芩茎叶中的寒性也在这个过程中被杀去大半,在伏天饮用为百姓清热祛湿。
苏轼将茶叶拟人化,写成《叶嘉传》,评论道“臣山薮猥士,幸惟陛下采择至此,可以利生,虽粉身碎骨,臣不辞也。”千百年来,山西药茶亦如此,北国深山密林中最常见的草本被百姓采摘,历经“九蒸九晒”,粗野药性被规训,再在沸水中温柔地一转身,助万千饮者去疾延龄。
(小标题)一叶一世界
“茶只是一片叶子,但如果把晋商文化赋予其中,就产生了特别的价值与意义。”晋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寿阳胡氏荣茶制作技艺传承人胡萍萍说。
胡氏荣茶始创于清朝道光年间,名相祁寯藻为山西胡氏茶商题匾“胡氏荣茶”,从此胡氏家族的茶叶声名鹊起,一度成为朝廷贡茶。直到近代,胡氏荣茶逐渐没落。
作为胡氏后人,胡萍萍自小就对家族的历史很感兴趣,她多年来致力于整理和发掘家族文献,并在其中找到了胡氏荣茶的传统制作技艺。年,她成立山西胡氏荣茶健康茶产业有限公司,期望续写“胡氏荣茶”的历史。
胡萍萍说,传统的胡氏荣茶以云南大叶种茶为原料,大多选材自原始森林放养的野生古茶树,每一片茶叶都要经历手工杀青、揉捻、解块、渥堆、压制等十几道工序,以保证茶的品质与口感。
与此同时,在研究家族史料的过程中胡萍萍发现,不少祖传药方里都有诸如桑叶、连翘等山西本地药材的身影,这让她突发奇想:能否用传统的制茶工艺对山西的中药草本进行加工,做出功能性的代用茶呢?
抱着这样的想法,胡萍萍开始把精力投入到药茶的开发上,她与业内专家合作,组建科研团队,针对多数中药材缺乏茶的生津、回甘功效的问题,运用“君臣配伍”的中医理念,将中药材与传统的茶按照科学比例组合搭配,先后研发出桑叶绿茶、桑叶乌龙茶、连翘红茶、连翘绿茶、连翘黑茶等产品,这些药茶兼具茶的味道和药的功效,作为健康饮品在国内迅速走红。年,胡氏荣茶获得山西省首批“三晋老字号”称号。
每一种药茶的背后都有一段历史,每一片药茶叶子里都有一个故事。
张存海与毛建茶的故事要从他的家乡忻州市宁武县涔山乡小石洞村说起。这个位于管涔山脉腹地、被九座山峰环抱的小村子周围盛产一种中药材——毛建草,由于其具有健胃消食等功效,当地村民自古就有用毛建草泡水喝的习惯。
张存海出身于木匠世家,从他的曾祖父开始研究毛建茶制作技艺,并一直传承了下来。“木工活一般集中在春天,到了夏季木材膨胀,不适宜做活,父亲就开始上山采药、制茶,我从小就开始跟着父亲学习。”回忆起儿时的经历,张存海说。
“做好茶后,就等着附近镇子的赶集日,到了那一天,我和父亲会起个大早赶到集市上,用毛建茶换取食物和生活用品。”张存海说。
长大后的张存海延续了家族的传统。年起,他创建宁武县九峰农产品加工合作社,在家乡建起亩的毛建草种植园,推出了“九峰毛健茶”产品,致力于将这一古老的药茶推向全国。
在传承祖上技艺的基础上,张存海积极创新加工工艺,自主研发了现代化的毛建茶专用机械。通过技术改良,他实现了对毛建草的根、茎、叶、茸毛细化分解,剔除掉根和绒毛等杂质后制作出的毛建茶相比过去滋味更加鲜醇,口感更加滑润,被越来越多人所接受和喜爱。
年,宁武毛建茶制作技艺被评为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此后张存海被认定为毛建茶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传承而不泥古,创新而不离宗。”张存海说,今后要在继承中发展宁武毛建茶制作技艺,推广和发扬山西的药茶文化。
(小标题)变“废”为宝
山西北部盛产台党参、款冬花等品种,中南部适宜潞党参、黄芩、连翘、柴胡、远志等品种种植,大宗中药材道地品种连翘、黄芩等年产量居全国前列。据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初步统计,山西省现有种中药材。
“十三五”期间,山西中药材产业在太行山、太岳山、恒山等地初具规模,但加工转换能力低,80%的中药材以原药形式销往省外。
今年3月20日,山西药茶发布会在太原举行,隆重推介山西药茶这一山西优势产品,并正式发布山西药茶省级区域公用品牌。
山西药茶吸收了绿茶、红茶、乌龙茶(青茶)、白茶、黄茶、黑茶等传统六大茶系制茶工艺的优点,针对不同加工原料的独有特性,对杀青火候、揉捻力道、发酵温度、干燥方式等都进行了创新和改进。花蕾叶芽类制茶,取其性而存其味;果实种子类炮制入茶,取其性而化其味;根茎皮质类提取入茶,取其性而祛其味,形成了独具山西特色的药茶制作工艺。
位于太行山腹地的陵川县森林覆盖率达到52.07%,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特殊的气候条件造就了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仅野生连翘分布就有80多万亩。
在过去,由于只采收连翘果,叶子就是废弃物,一旦遇到倒春寒,果实几乎绝收,损失严重。陵川民间虽有用连翘叶做茶的传统,但没规模,没产量,没效益。于是,一家专业从事连翘茶生产的企业——陵川县乡土人家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应运而生。
目前,陵川县乡土人家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的“晋之翘”连翘茶已开发出绿茶、红茶、黑茶等系列产品,拿到全国首家正规的连翘茶生产许可证,并在全县布局20个连翘茶加工的扶贫车间。
由此,一片片过去弃之如敝屣的连翘叶蝶变为远方游客喜爱的连翘茶和村民们增收的“金叶叶”。
“我一上午能采摘5斤多,一斤按20元算,三四个小时能挣元,农闲时采连翘叶,农忙时下地干活,挣钱、种地‘两不误’。”陵川县古郊乡贫困户李秀琴今年靠采摘连翘叶两个月收入近元。
枣树在吕梁山区被称作“铁杆庄稼”,有着上千年的栽培历史。长期以来,为了减少养分消耗,枣农会把果实之余萌生的无用芽及嫩枝剪掉。
从年以来,位于吕梁市临县的山西阳府井集团旗下山西茗玥茶叶有限公司投入了大量的研发费用,试产枣芽茶,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后终于获得成功,并申报了国家专利。年开始在临县打造10万亩枣芽茶采摘基地。
按照人均日采摘30至40公斤嫩枣芽(叶),每公斤5到6元的价格计算,老百姓每天可收入元左右。
如今,在吕梁山区,枣芽变废为宝,有望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新支点。
山西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茶学博士王腾飞说:“研究发现,枣芽茶和传统茶叶相比,不含咖啡碱,不会产生神经兴奋,可以解决晚上不能喝茶的问题。同时富含氨基酸、多酚、黄酮类物质,具有养颜美容、养胃养脾、解毒护肝和延缓衰老之效。”
不只连翘叶和枣芽,围绕每一种可制茶的药食同源新材料,三晋大地都在演绎着生动的变“废”为宝、致富增收故事。
目前,山西省多地已开发出连翘叶、沙棘叶、桑叶、枣叶、槐米等热销茶品。其中,连翘叶茶、蒲公英茶等具有清热解毒功能;沙棘叶茶、桑叶茶等具有降“三高”功能;酸枣叶茶、红枣叶茶等具有改善睡眠功能;毛建草茶、山楂叶茶等具有健胃消食功能。
(小标题)爱琢磨的“茶书记”
深秋时节,太岳山区的空气中已经透着寒意,但在山西临汾安泽县的连翘白茶生产基地里,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场面。
“过去两个多月,我们一直在琢磨这个,茶饼做出来了,但是没有茶的香味,和福建的制茶师傅多次沟通,试验了很多次,终于成功了。”安泽县委书记廉海平拿着压成茶饼的连翘茶仔细端详说,“这个是用度烘干出来的,有茶的香味,这下心里有底了。”
来自福建南平的制茶师傅叶秋飞是安泽县连翘白茶生产基地的技术负责人。看着压制好的茶饼,和冲泡飘出的茶香,他打算把5斤连翘叶带回老家。他说,廉海平等县领导希望他用当地设备再制作,然后和安泽连翘白茶仔细对比,看制茶设备是否需要进一步改进完善。
安泽县全民技能提升培训中心负责人田飞升说,连翘叶要经过晾晒、萎凋、压茶等工序制作,县里今年请来了武夷山、安吉等地顶级制茶师傅培训安泽的老百姓做茶叶。
安泽县境内野生连翘面积达万亩,分布在起伏的山岭和纵横交错的沟壑之间。当地人说,四五月份,这里随处可见金黄色的连翘花。
安泽连翘因个大、饱满、药用价值高而闻名。年,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安泽连翘”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在廉海平的眼中,大规模利用连翘资源,深耕连翘茶是改变安泽现有农业生产现状的重要一环。“安泽县大量耕地种植玉米,多少年走不出高产低效怪圈,而连翘茶将成为安泽县一个不可估量的新产业。”
新产业要让村民广泛参与,首先要培训“种子选手”。廉海平和县里其他领导商量,先培训有学习意愿的村民、村支两委干部和第一书记。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安泽县杜村乡河阳村第一书记李菲已经是一个制茶高手,她说,利用不同工艺流程,可以把连翘叶制成绿茶、红茶、黑茶,这让她感觉奇妙又充满成就感。
安泽县还组建7支“职业技能培训轻骑兵”小分队,深入农户家里开展炒茶制茶培训,包括茶青温度控制、炒制动作、揉捻方式等。
今年7月初,安泽县购置炒茶电锅个、筛子0个、电焙炉个,分发到全县各乡村供学员使用。
在安泽县随便走进一户老百姓的院落,他们大多都会端出一杯连翘茶来待客。安泽县府城镇桃寨村村支书康占喜告诉记者,现在的安泽是“人人会炒茶、户户做药茶”,而这氛围的形成源自当地的“斗茶”。
“斗茶”,即比赛茶的优劣。安泽的斗茶还包含制作茶的过程。原本多出现在南方的“斗茶”,如今在安泽这个北方小县城也火起来了。
“‘斗茶’是廉书记的想法。”田飞升说,“斗茶”比赛要求每个乡镇都派人参加,种子选手带着徒弟,每场比赛要求一半是新面孔,这就保保证了“斗茶”的普及度。
对于参与的村民来说,“斗茶”比的不仅仅是培训的成果,还能得到真金白银的实惠。安泽每年投资万元用于全民斗茶比赛,每年比赛20场,每场比赛奖金5万元。
安泽县王河村45岁的村民郑风连拿过“金冠茶王”,还赢得了几次团体奖,一共领到元的奖金。她制作的连翘绿茶、红茶还卖了八九千元。“采茶做茶两个月的收入抵得上大半年种地了。”郑风连说。
廉海平因为对药茶情有独钟,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作“茶书记”。“我们有丰富的连翘资源,也有正在壮大的连翘茶产业。我们在不断努力,希望安泽连翘茶叶能成为中国药茶发展的新标杆。”廉海平说。
“工作繁忙之余,有一件事始终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那就是山西能不能有自己的茶,我们何时能喝上山西自己的茶?今天,山西药茶终于和大家见面了。山西药茶之妙处,也将是山西药茶之胜处。我对它非常自信。山西药茶,终将成为中国第七大茶系。”在山西药茶发布会上,山西省委书记楼阳生表达了他对山西药茶的深切期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