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房山区大石河流域传来喜讯!野保组织首次在这里发现了一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的巢穴,并且里面刚刚孵化出两只黑鹳宝宝。这为证明黑鹳已经走出拒马河、扩散到北京市其他区域提供了最有力的科学证据。
作为首都西南生态屏障的房山区,近年来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一跃成为“观鸟圣地”——大石河发现了全球仅存不到只的极度濒危鸟类青头潜鸭、牛口峪水库吸引了“鸟中大熊猫”震旦鸦雀定居、十渡成为了全国闻名的“黑鹳之乡”……
生态环境好不好,让鸟儿来说话。记者从北京市房山生态环境局了解到,房山区共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8种(大鸨、黑鹳、秃鹫、金雕、白尾海雕、褐马鸡、青头潜鸭、斑羚),国家二级保护动物30余种(赤狐、豹猫、红隼、震旦鸦雀等),北京市重点保护动物30余种(灰喜鹊、褐河乌、夜鹰、苍鹭等)。
鲜为人知的是,过去房山可是被称为京郊“灰姑娘”。说起这个名字,不得不提这里的千年采矿历史。北京三分之一的建材来自房山,全区大小矿山上千家。历史上,房山以资源型产业为主,特征是“黑白灰”,这黑色是煤炭,白色是汉白玉,灰色是水泥,有句话叫“首都的楼有多高,房山的坑有多深。”
为还北京一片蓝天,让绿水青山恢复它本来的迷人面貌,年开始,房山陆续关闭了全区上千家矿山。随后围绕治水、增绿、建园,实施“三个一百亿工程”(近一百亿元系统治理河道,近一百亿元建设林、田、园,近一百亿元治理大气污染)。
房山区生态环境局环境管理科梁新介绍,房山区“三个一百亿工程”实施的同时,在水治理方面,房山区综合运用“查、测、溯、惩、治、管”手段,对所有入河排口进行全面的摸排、监测和溯源,定期对辖区内污水处理设施、排水企业及重点断面进行监测,共涉及监测点位余个,通过监测数据,开展水质分析,查找具体问题,形成监测-分析-找问题-提对策的治理体系。下一步,将建设在线监测系统,实施污染源、排口、河流三点一线的精细化管理,利用科技手段实现对水环境“科学化、精细化、常态化”的管理和精准打击及治理排污行为,进一步区域水环境质量,实现水城共融。
曾经资源型产业为主的房山,如今已经以绿为基,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新路。近年来,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抓手,房山区着力扩大森林、湿地资源总量,提升野生动物栖息环境质量。重点做了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太行山绿化三期、平原造林、浅山造林、山区森林健康经营等工程,拓展绿化空间,提高森林质量,完成人工造林16.3万亩,封山育林14万亩,抚育林木45万亩,森林覆盖率从年底的31.72%提升到36.9%。
二是推进北京房山长沟泉水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开展佛子庄、大安山水峪、长沟等湿地生态恢复项目,增加湿地面积、增强湿地功能,湿地面积提升至.37公顷,居全市第二。
三是在十渡镇、佛子庄乡黑鹳主要栖息区域建立保护小区、封山保育、设置隔离,广泛种植山桃、黑枣、沙棘等食源性树种,扩大野生动物取食范围,改善野生动物栖息条件。
据了解,房山区现有自然保护地5类13处,共涉及韩村河镇、周口店镇、长沟镇、河北镇、大石窝镇、十渡镇、张坊镇、佛子庄乡、蒲洼乡、霞云岭乡、史家营乡11个乡镇。其中自然保护区3处,分别为石花洞市级自然保护区、蒲洼市级自然保护区、拒马河市级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3处,分别为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霞云岭国家森林公园、龙山森林公园;湿地公园1处,为北京房山长沟泉水国家湿地公园;风景名胜区3处,分别为石花洞风景名胜区、十渡风景名胜区、云居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3处,分别为北京石花洞国家地质公园、北京十渡国家地质公园、圣莲山市级地质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