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棘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沙漠中的钢铁卫士在如此极端的气候下为 [复制链接]

1#

在我国西北地区,如内蒙古自治区的部分地区,沙漠面积不小,几乎所有的沙土都被沙土占据,常年少雨,昼夜温差大,除风沙呼啸频繁外,这样的环境对植物的生存极为不利。但奇怪的是,沙漠地区并不荒芜,有些地方还长着树木,甚至有大树和古树。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一些植物长期适应沙漠环境,具有一套抗旱、防沙、抗风的能力。这套能力可以历经千辛万苦磨练,代代相传。本文介绍了一些神奇的沙漠植物。

吸盐排盐,积沙成丘的红柳

生活在沙漠中的木本植物,除了著名的胡杨外,都是红柳。红柳是一种柽柳。虽然它看起来像一棵柳树,但它不属于杨柳科,而属于柽柳科。有些书把它归为杨柳科是一种谬论。

红柳是一种灌木状的小树,树枝很多。枝干紫红色、灰褐色或棕黄色,细长如柳树,叶小如鳞片。小花形成总状花序,花密,粉红色和玫瑰色,非常美丽。它叫红柳,很是贴切。

红柳的果实为蒴果,常裂成三瓣,放出许多细小的种子。种子有毛,可随风飞去远方落户。如果落到稍有湿润的地上,便可迅速发芽。当小苗高约10厘米时,就不再惧怕狂风了,因为它能抓住沙子,积沙成丘。红柳固沙的能力很强,可以筑起10多米高的沙包,人们叫它“红柳沙包”。

和胡杨一样,红柳也很耐旱,而且有深深的根扎根在土壤中吸收地下水。研究人员在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以南发现了一条干涸的河床,这里已经干旱了几十年:然而,那里的红柳仍然生长良好。

不怕盐和碱是柳的另一个主要特点。在盐碱沙地上生长时,盐碱地的根系会吸收盐碱进入体内。当细胞充满盐时,它可以通过茎和叶的腺体排出盐。盐分结晶后,被风一吹,就被吹落了,因此,红柳是人们改造盐碱地和沙荒地的重要树种之一。沙漠地区有句俗语:“盐碱地有三宝:胡杨、河套、红柳”

红柳枝条坚韧,是编织工艺品的好材料,能编出筐、篮等器物。

似枣非枣,一身皆宝的沙枣

沙漠中的枣可不是我们平常吃的枣,它只是果实像枣而已。沙漠中的枣,学名叫沙枣,属于胡颓子科胡颓子属,为落叶乔木,又被称为桂香柳,高可达3米至8米以上,寿命可达50年。沙枣的幼枝有银白色鳞片,叶长披针形,宽不超过2厘米,长达5~6厘米,两面有白色鳞片;花银白色,有香气,1~3朵花,叶腋生,果实长圆状椭圆形,直径1厘米左右,外披白色鳞片。

沙枣5-6月开花,7-8月成熟。这种水果含有粗蛋白质、粗脂肪、糖、粗纤维等营养成分,可以生吃或煮熟食用。干果面可加入粮食代粮用。它还可以用来酿造枣酒、煮糖、制醋和果酱。沙枣叶可用作饲料。它也是一种蜜源植物。花卉可以提取精华,木材可以用来制作精细的木质家具。由于用途广泛,沙枣被誉为“全身即宝”的宝树。

耐旱抗碱,果实可食的白刺

白刺是一种矮生灌木,属于蒺藜科。白刺枝上有硬刺,树皮呈灰白色,故名白刺。

白刺叶簇生,肉质,有抗旱植物的明显特征。叶片小,长仅2~3厘米,宽不到1厘米,全缘,有丝状毛;花很小,黄绿色,密生成弯曲的花序;它的果实呈锥状卵形,长约1厘米,熟时紫红色,为核果,样子像梨。有人看它的果实好看,又比较小,误以为是樱桃。实际上,樱桃属于蔷薇科,且果实略大,呈圆球状。

白刺分布很广,主产我国西北部和北部沙漠区域,极耐干旱,也不怕碱地。

白刺的果实营养丰富,含糖、脂肪和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味甜,有如樱桃,可生食,也可制成果汁、果酱、果酒,有健胃助消化的作用。

白刺上还长有一种叫锁阳的寄主,后者寄生在白刺根上,是一种棒状肉质植物,属锁阳科,可入药,有补。肾壮阳的功效。

可灌可乔,可食可赏的沙棘

沙棘,又称醋柳。属于沙棘科沙棘。它是一种灌木或小树。它有硬刺。它有3-5米高。它的树枝也是灰白色的。它的叶子是披针形的。它的两边是银白色的。它的花很小。淡黄色的小花先开放,随后出叶。秋天,它们会结黄色的小果实。它们的颗粒像珍贵的珍珠,非常漂亮。沙棘的果实是一种坚果,被肉质的花萼管包围,看起来像浆果。食用,也可入药,种子可榨油。

沙棘的果实营养成分比较高,每克沙棘果含维生素c高达毫克以上,比猕猴桃还高两三倍,维生素E和维生素A的含量也很高。沙棘果可制成果汁、果酱、果酒。

沙棘果还有保健作用:果中所含黄酮类化合物可降低心肌耗氧量,降血脂,提高心血管系统的机能,运动员服沙棘制剂后,能增强肺活量功能。沙棘果还有祛痰、止咳、平喘作用。据说,元世祖的御医视沙棘果为长生不老药,忽必烈常常服用此果。如今,沙棘果是宇航员的保健品之一。

沙棘适应性强,根深达5米,纤维根非常多,能固沙,它的根上有根瘤,能像豆科植物那样固氮。一般情况下,沙棘是分枝多的灌木,叶上的毛可减少水分蒸腾;如果水肥条件较好,沙棘能长成大乔木,在西藏伯桑错湖区有一株沙棘树,高达17米,树径达70厘米,俨然也是地地道道的大树了。

沙棘大多生长在西北、华北一带,西藏、云南、四川等地也有分布。

抗旱抗沙,刺糖如蜜的骆驼刺

骆驼刺是沙地中一种有趣的植物,它属于豆科骆驼刺属,为多刺灌木或半灌木,高可达1米以上,茎枝上有针刺,刺长达2~5厘米,叶为单叶互生,宽倒卵形或近圆形,长达2厘米,总状花序生叶腋,总花梗刺状,有数朵紫色花朵,英果呈串珠状,弯曲,不裂。 骆驼刺也是抗旱、抗沙植物,在盐渍的沙地、沙区路边到处都可以见到它。

骆驼刺有个与众不同的特点——能够产糖。刮大风时,骆驼刺的针刺会扎破所在叶面,糖汁会从伤口处泌出,经过风吹日晒,就结成了一个个小糖粒,民间称之为“刺糖”。这些“刺糖”既可以食用,也可用来煮水,治疗腹泻和痢疾。 在唐代,骆驼刺就被用来制糖。唐玄宗时,刺糖还被当作贡品,当时被人们称为“刺蜜”。那时,刺蜜的最佳产地在新疆高昌县武城乡。刺蜜与葡萄齐名。

花近纸花、常开不谢的补血草

补血草属于白花丹科补血草属,有多个品种,以二色补血草为代表。

二色补血草的叶基生成莲座形,属多年生植物,高70厘米,多分枝,枝上部出花序,花序圆锥状,花萼白色或稍带黄色,呈漏斗状,花冠黄色。蒴果有五棱,5~lO月为花果期。

二色补血草分布于西北、华北、东北等地,是盐碱沙地植物。

二色补血草最鲜明的一大特点是:开花后到果实成熟,花萼、花冠依然保持原来的状态,甚至一两年内也不改变,人称“永不凋谢的花”。

二色补血草的花所含水分极少,堪称奇异。这实际上是补血草适应干旱缺水环境长期演变而来的结果。

在沙漠地区有多种补血草,如珊瑚补血草、木本补血草等,后者为半灌木,其他均为草本,其花形态大同小异,都是经久不凋的。

二色补血草在北京颐和园曾有发现。

沙中有粮、食之健脾的沙蓬

沙蓬是一种能在沙漠中生产粮食的草。马尾藻是藜科马尾藻属一年生草本植物。

沙蓬高达1米,有分枝,叶窄如柳叶,先端有尖刺,多条纵脉,小花密成穗状,生长在叶腋,果实椭圆形或椭圆形,相对平坦,种子近圆形,扁平、光滑,8-10月成熟。

沙蓬的种子俗称“沙米”,营养丰富,含粗蛋白、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可以当作粮食来吃。当地人常以沙米制作炒面、糕点,还用来榨油吃。清代《康熙几嘏格物篇》有记载云:“沙蓬米,凡沙地皆有之,额尔多斯所产尤多,枝叶丛生如蓬,米似胡麻而小,性温益脾胃,易于消化……作为粥,滑腻可食或为米,可充饼饵茶汤之需。”

沙蓬分布西北、华北和东北等地,多生沙漠地带,北京卢沟桥下沙滩中即有。

沙蓬喜生在流动、半流动或固定的沙地,不怕风刮沙埋,是流动沙地的抗沙植物之一。

沙地调料:沙芥沙葱

沙区人民喜欢吃一种米凉粉,这是因为沙漠地区气候干燥,空气炽热,长期生活于此的人易口干舌燥,米凉粉则有清热的功效。这种米凉粉是用小米、荞麦等杂粮制成的,味道上佳,凉粉中的一种调料更吸引人,这种调料就是沙芥。

沙芥是一种草本植物,属于十字花科,一年或两年野生,在沙丘低地及背风坡上生长,茎高可达1.5米。当地群众喜欢在春天采其嫩枝叶当作调料。

沙芥不怕沙,不怕阳光,不怕干旱。它肉质的叶子可以储存丰富的水。沙芥的果实有刺,不容易被风吹走。只要有一点水,它就可以发芽生长。沙芥的茎叶是骆驼最喜欢的饲料。也可入药,有止咳作用。

在西北沙漠中,沙芥分布最广。

沙葱与沙芥不同,沙葱属百合科葱属,与我们日常食用的大葱差不多。它们生长在西北荒漠中,甘肃、宁夏、青海和新疆都有。沙葱不怕干旱,能在贫瘠土地上生长,凡固定的沙地、干涸河床和半荒漠、荒漠化地带都有沙葱分布。

7~8月沙葱开花时节,周围的空气中也都会弥漫着一股大葱的气味。

雨生旱萎,兴衰自如的龟甲龙

在非洲沙漠中,有许多奇异的沙生植物,如龟甲龙。

龟甲龙的茎基部半埋于沙中,上部膨大凸起在地面上,样子就像个乌龟壳,有花纹和裂纹,呈灰褐色。龟甲中心可以生长出藤本茎来,在有雨水时,它的茎出得很快。

龟甲龙的叶子呈椭圆形,绿色,有7~9条纵向弧形叶脉,叶边缘全缘。

在有雨水时,龟甲龙可以开花结实;但天气干旱少雨时,龟甲龙的茎和叶就会很快枯萎,地面上仅留一个“乌龟壳”。这个“乌龟壳”含有丰富的水分,可以帮助龟甲龙度过干旱时期。一旦雨季来临,龟甲龙又能很快抽茎、出叶、生花。

龟甲龙这种适应沙漠环境的特殊生存方式,是长期锻炼出来的,已经形成了遗传性,相当稳固。

龟甲龙也叫龟甲草。由于是草质藤本植物,因此称其“龟甲龙”更为贴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