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棘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新闻发布绿色为底美丽青城草原都市风 [复制链接]

1#

截至年末

呼和浩特市森林面积

达到万亩

森林覆盖率达到23.01%

较年市林业局成立之初

增加了万亩总量

和14.7个百分点

草原综合植被盖度

达到49.74%

为历年最高

实现了森林覆盖率

和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双增长”

生态建设交出了亮丽“成绩单”

6月28日,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呼和浩特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务局、市林业和草原局相关负责人就我市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总体情况进行了介绍。

国土绿化再上新台阶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累计完成营造林任务.54万亩;完成草原围栏封育21万亩;

完成新一轮退耕还草45.4万亩;

实施草原生态修复工程6.62万亩;

完成重点区域绿化万亩,全市村庄绿化率达到30%以上;

建立各级各类义务植树基地14.1万亩,通过各类尽责方式,完成义务植树.35万株;

实施“蚂蚁森林”公益造林沙棘项目5.9万亩,共.3万穴。

资源保护开创新局面

全面推进天然林保护二期工程,全面落实天然林停伐政策,全市保护范围内的森林资源得以修养生息。

严格执行全市林地县级保护利用规划(-),形成全市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一张图”,初步实现“以规划管地、以图管地”的目标。

严格落实林地草地用途管制和审核审批规定,持续加强森林植被恢复,促进建设项目节约、集约使用林地草地。

开展森林督查及系列专项行动,累计查处各类涉林案件约余起,全面完成矿产领域和违建别墅排查整改,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草原专项督察等反馈问题的整改落实工作。

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

加大湿地资源保护管理力度,积极推进湿地立法工作,《呼和浩特市湿地保护条例》已通过市人大常委会二次审批,报自治区人大,待批准后实施。

强化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积极开展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全市自然保护地拟由15处调整为11处,申请将1个市级保护区和4个县级保护区转为自然公园进行管理。

敕勒川草原获批全国首批国家草原自然公园试点,自然保护地体系更加丰富,规划更加科学合理。

野生动植物保护得到加强

加大野外巡护工作力度,形成部门联动机制,严厉打击非法猎捕、破坏野生动植物环境等违法行为。

建立野生动物人工繁育动态监管机制,加强动物迁徙停歇地、重要栖息地、繁殖地保护工作,精心选择野生动物出没的重点区域,安装74个红外相机、10套视频监控作为野生动物监测的重要手段,野生动物得到有效监测、保护和救助,部分项目区复现鹿、狍子、狐狸、山鸡等野生动物,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

灾害防控能力稳步提升

严格控制森林灾害的发生,全市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5‰以内,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1‰以内,草原火灾受害率控制在3‰以内,森林草原防火形势总体平稳,未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圆满完成森林草原灾害防控各项指标任务。

生态富民成效明显

林业产业始终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初步形成了特色林果经济林带、蒙中药材种植基地、种苗花卉产业集群等多元化发展格局。

年,全市林草产业总产值达到12.28亿元(其中,林业总产值达到12.06亿元,草原总产值达到0.22亿元)。

五年来,累计投入国家公益林补偿资金1.15亿元,受益贫困人口达人次,如期完成生态扶贫目标任务。

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选聘名护林员、防火宣传员,每年人均收益达到元,为贫困户稳定脱贫增收提供了一条新路子。

林草科技信息化推出新举措

创新建立呼和浩特市智慧林草大数据平台和林草种质资源库。

一是充分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快速掌握造林地的位置、面积、立地条件等基本情况,并自动按照“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荒则荒、适地适树”等原则进行分析,推荐适合的造林模式、造林树种。

二是进一步完善了森林草原防火系统,涵盖了全市余个防火实时监控,统筹林业和草原防火物资管理,有效提升森林火险防控科学化水平。

三是进一步健全巡护管理系统,为全市名巡护人员配备手持移动设备和下载巡护系统APP,对其巡护轨迹进行实时监控、实时连线、互联互通,实现了现场情况直接上报、及时分析、迅速处置,形成闭环管理。

四是创新建立了本土草树种种质资源库,建成标本库、土壤样品保存库、草树种常温及低温保存库、种质资源展示区等基础设施,收集野生植物种子种余份,植物标本余份,土壤样品余份,全部分类入库保存。研究筛选了58个乡土树种,作为我市造林绿化推荐树种。同时,积极开展育苗扩繁工作,为生态建设修复储备适宜本土、可育繁、易推广的植物品种,为实现绿化、美化、色彩化、珍贵化,科学植树造林的目标夯实基础。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