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www.waciwang.com/jiankang/2387.html近年来,八面通局以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为依托,因地制宜,采取“生态+经济”的创新模式,结合水土流失治理,大规模发展冬果沙棘种植,经过四年的精心管理,沙棘项目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逐步显现,林区人真正实现了向“绿水青山”要“金山银山”。
八面通林区三兴经营所职工王广琪家有亩冬果沙棘,今年是他家沙棘种下的第五个年头,这片位于半山坡的沙棘林也将进入盛果期。“年开始栽植沙棘,林业局年年请技术员来教剪枝和种植技术。由于管理的好,第四年就收了两万多斤果,能赚将近八万多块钱。”王广琪满意地说道。
沙棘是一种落叶性灌木,具有防风固沙、改良土壤、减少水土流失的优良特性,沙棘果还是世界健康组织确定的世界十大健康食品之一,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十分可观。考虑到三兴经营所头道沟坡度偏大,水土流失、土地砂石化严重,老百姓种植经济效益少,甚至赶上年头不好的时候还会赔钱,出现了撂荒、弃荒现象。这时候,既能保证生态效益又能兼顾经济效益的沙棘成为了“还林”首选,就这样,一场轰轰烈烈、行之有效的“百人会战”率先在三兴经营所开展起来。
“我们头道沟总共亩地,每人平均每天栽多棵树,当时作业条件不好,还要先修路,但是我们咬紧牙关、没黑白不停的干”回想起当年王广琪还很激动。如今,四年过去了,昔日靠天吃饭、产出效益低下的荒山贫土一跃变为漫山遍野冬果沙棘基地。除三兴经营所,自兴、红星、枯河沟、红房子光义等林场所也加入到沙棘种植的行列,如今八面通局冬果沙棘种植总面积达五万亩!
五年的退耕还林,沟系中的侵蚀沟在逐年的缩小和消失,消失过程中在沟上栽上沙棘,使整个沟系的水土保持更加完好,山绿了、水清了,达到预期的生态效益。除去日渐显现的生态效益,沙棘带来的经济效益也相当可观。“每亩地大约有80棵雌株,每颗雌株到盛果期大约可以产30斤左右,一亩地可产约斤果,按年3.5元1斤的均价,大约有元左右的经济效益。”三兴经营所*支部书记赵亮这样算到。
形成规模的沙棘林基地也吸引了国际沙棘协会的注意,经全面考察,年八面通成功加入国际沙棘协会,并与协会签订了沙棘产业发展规划合作协议,成为了全省最大、最稳定的冬果沙棘原料基地。
资料图片
下一步,八面通局将继续紧抓林区改革的东风,高举生态保护大旗,坚定绿色发展道路,一方面在保护和巩固好现有建设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扩大经济林种植面积,逐步将施业区内超坡、不宜耕种的土地栽植上沙棘或其他经济林树种,减少水土流失,优化生态环境。另一方面,促进沙棘经济林提质增效,林药套种、增产增收,扶持、培育沙棘茶、沙棘油等一批市场前景好、独具林业特色的生态品牌,实现林产品就地转化,延伸产业链,努力走出一条生态良好、林业增效、协调发展的全面振兴发展新路子,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
来源
八面通林区
记者
高宇责编
潘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