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宏义正在马泉邮*所寄快递。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李萍
“以前寄快递都要去镇上,现在邮*快递站开到了村里,家门口就可以寄了。”早上9点,蔡宏义就带着快递来到了马泉邮*所,依次经过查验身份、验货、填写邮件信息等程序,准备将包裹寄往外地顾客手中。
蔡宏义是定西市漳县蔡家坪村的村民,今年70岁的他还有另一个潮流的身份——电商。
蔡宏义正在给特产打包装。
“店铺主要卖的就是我们当地的土特产品。”蔡宏义说,淘宝店铺由外面打工的儿子负责平台宣传,主要在村里收购并发货,最近是沙棘叶的盛产期,也是他最忙的时候。有时候一天要跑好几次邮*所,偶尔货多的时候,邮*所的寄递员就会上门取件。
“以前想都不敢想,快递站点会设到我们村里来。”蔡宏义说,“现在邮*进了村,不仅收发货的速度越来越快,而且收费也有很大的优惠,节省了我一部分成本。”
让蔡宏义方便的背后,是中国邮*集团有限公司甘肃省漳县分公司发挥“央企担当”,解决农村递物流“最后一公里”难题的成果。
行走在乡间小道上的邮车。
自年以来,漳县分公司围绕“两中心一站点”“两优化一提升”“两通道一平台”的建设重点,加快推进和完善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一年多的时间,在全县个行*村建设邮*便民服务站,整合三通一达和极兔5家快递公司,利用农村现有超市网点,建设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实现了快递进村%全覆盖,解决了村民的用邮需求。
最近,离马泉乡几公里外的殪虎桥镇竹林沟合作社的西蓝花、芦笋、包菜等高原夏菜即将迎来丰收季,中国邮*集团有限公司甘肃省漳县分公司也是早早经过实地走访,做好了助销惠农的前期准备工作。
竹林沟合作社的负责人朱文洲介绍,自年与邮*合作以来,每年都会有大量的新鲜产品经过采收、分级包装、冷链物流搭乘着邮车销往全国各地。
竹林沟合作社流转的土地加上订单式农户的土地共有多亩,主要以种植高原夏菜为主,其中芦笋就有多亩。自年与邮*合作后,朱文洲最大的感受就是销路宽了,合作社收入高了。
“年,合作社开始大量种植芦笋,我们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销路,村民都是自己开车把芦笋带到集市上、路边上去卖。”朱文洲说,“现在,邮*利用自己丰富的渠道和资源,在邮费和扩大市场方面给合作社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仅在合作第一年就收入了多万元。”
竹林沟合作社生产的芦笋正在通过邮*渠道销往各地。
“邮*+合作社+农户”的销售模式让竹林沟合作社今年继续迎来了“开门红”,据朱文洲介绍,截至目前合作社已经销售了0多单。
经过消*的邮*快递,一件一件寄往全国各地。
助力乡村振兴,邮*一直在路上。据漳县分公司副总经理王*强介绍,下一步他们将继续利用自身资源禀赋,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全方位、个性化服务,加快打通和打造农村服务渠道和品牌,不断加快农村快递配送体系建设,切实为助力农特产品进程提供有力保障。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