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早期能治愈吗 http://news.39.net/bjzkhbzy/170902/5668928.html来源:CIO合规保证组织作者:CIO专家-九三(沙棘)
年底了,药企的年度质量回顾做了吗?
根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第二百六十六条,年度产品质量回顾的目的和意义就是确认工艺稳定可靠,以及原辅料、成品现行质量标准的适用性,及时发现不良趋势,确定产品及工艺改进的方向。其实,年度产品质量回顾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识别改进的机会。
质量回顾的统计工具:控制图和过程能力指数
自从新版GMP要求做“质量回顾”以来,各种统计分析工具与方法逐步被大家所熟知和使用,这是好事,学习之初大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先大胆的用起来,才能慢慢精进,统计的工具也是如此。
而目前在质量回顾中,大家使用的比较普遍的是控制图和过程能力指数,几乎每份回顾中都会或多或少涉及,对于控制图的误用问题,之前已有“GMP对于产品回顾的要求——谈控制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做了简单的介绍,今天我们继续来聊聊控制图的难兄难弟“过程能力指数”,这位老弟也是一个坑连坑的坑王。
P指数就是“长期”,C指数就是“短期”?
过程能力指数有两种,一种是P系列指数,一种是C系列指数。坊间流传着,“Cp\Cpk”是短期过程能力指数,而“Pp\Ppk”是长期过程能力指数;
那么,有好事者就问了:“多短算是短期?”“多长算是长期?”,有专家说:“通常1个月算短期,半年算是长期”,
好事者马上追问那么29天算不算短期?3个月算不算长期?如果你说也差不多吧,那么,28天、27天呢?3个月少一天、少二天……算不算呢?
也许你会说不要抬杠嘛,你个杠精!但在澄清事实方面我们需要杠精,就如当年芝诺的“阿喀琉斯跑不过乌龟”悖论一样,这样抬杠般的执着催生了微积分的发明。
这样称呼两个指数比较合适
在minitab软件里,P系列指数叫做,C系列指数叫做
P系列(整体能力)C系列(潜在能力)
C系列和P系列,它们从计算的角度看,唯一的区别在于对于标准差的估计方法不同,一个是以“组内变异”进行估算的,而另一个是以“整体变异”来估算的。
有时候统计比较难学,也和一些统计名称混乱有一定的关系,同一个概念因为翻译或理解的不同,名称是五花八门的,让初学者摸不着北,笔者粗略地汇总了一下C系列和P系列能力指数的不同叫法,如下表:
我们换个角度和思路,抛开长期或短期的纠结,以产品批是否为商业化市售产品为分界。在首次验证时的验证批阶段,数据满足Cp\Cpk的4个前提条件我们就计算Cp\Cpk,只满足计算Pp\Ppk的2个前提我们就计算Pp\Ppk。
这个首次验证阶段得到的能力指数,我们称之为。当它们达到一定的要求后(例如:初始能力指数:要求达到1.67,即SOP生效之前要求,门槛要求),进入产品的商业化批产阶段,那么我们评价。
当然,这里要强调一点,满足4个前提条件计算的Cp\Cpk,是可以进行外推,可以对其它批次进行统计推断的,推断预估其它批次的质量状况;而只满足2个前提条件计算的Pp\Ppk,只能对本批进行判断且结果仅供参考,不能进行外推,进行任何统计推断的。
综上,从制造业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以预防为主、强调全流程过程管理的角度看,对过程能力指数的理解和应用,还是以验证阶段的“初始能力指数”和商业化生产阶段的“批产能力指数”来实操和应用更加合理。
27年药品生产企业生产质量管理经验,其9年无菌制剂的QC和QA经历;8年口服制剂质量负责人的质量管理经验,全程参与公司新口服生产线筹建、相关设备与工艺验证及GMP认证。牵头完成福建某企业研发质量体系与GMP体系优化融合,有较丰富的企业一线生产质量管理和GMP咨询工作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