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昔阳大寨人,在七沟八梁一面坡上,谱写了撼天动地的壮歌。而如今,昔阳还是全国农村的先进典型。再次走进昔阳,这里的山野风光依旧迷人,这里的红色文化依旧深入人心。白天走进大山里,苍松翠柏、郁郁葱葱、沟壑纵横、飞流潺潺;晚上留宿大寨,“挂”在寨子半山腰的党徽,光辉闪闪、耀眼夺目,镶在墙上的“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等一个个口号,字字句句振奋人心。历史的变迁,没有让昔阳停下奋发的脚步,国家级农业生态县、国家级园林县城、国家级卫生县城……这一个个名号依然记录着昔阳人的不忘初心。
土地,是农业的命脉,也是乡村振兴最重要的资源。近年来,昔阳县把“激活农村资源促进乡村振兴”工作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任务”和“一号工程”。昔阳县县长侯文亮提到这“一号工程”感慨万千:“这是晋中市委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它对乡村振兴有着重大的意义,我们就是要搭着乡村振兴的快车,把土地资源彻底盘活。土地盘活了,乡村也活了,农民的收入也就‘活’了。”在这次“激活农村资源促进乡村振兴”攻坚行动中,昔阳县因村制宜,提出了适合自己发展的“乡村振兴六大模式”——聚集提升型、城郊融合型、特色保护型、文旅生态型、资源盘活型、搬迁复垦型,同时大胆吸纳资本“上山下乡”,引导能人“返乡归巢”,全面推动乡村振兴。
梯田成风景石埂美如画
昔阳县界都乡小瓦邱村,是典型的纯农业村,地上无资源,地下无矿产,生产条件低下,耕作以传统的玉米、谷子为主。今年天旱,沟沟梁梁上的玉米长势并不理想,个头不高,也不浓密,在高温的暴晒下,许多玉米无精打采地耷拉着“脑袋”。
“这长势已经很不错了,如果换作以前的靠天吃水,那这块玉米地肯定绝收了,”昔阳县农业局农田基建处的王冰冰告诉山西晚报记者,小瓦邱村是昔阳新增粮食产能田间工程建设项目的一个示范村。“你看那些路,原来杂草丛生,那都是我们新开出来的路;你再看这水渠,这也是我们新造的,以前人工浇水,这么一块地浇一次加上人工、运输费得花块钱,现在有了水渠就可以直接灌溉了;你再看看这地,我们往地里撒了有机肥,改善了土壤,粮食也就增产了”。王冰冰介绍说。
小邱村的邻村团前庄村也开展了新增粮食产能田间工程建设项目。村民王贵山家里有两个大学生,为了供孩子们上学,只能外出务工。经过土地确权,他家里有10多亩地,现在这些地他已经包给了别人,“政府做的是好事,给地砌了墙、开了渠、施了肥,我们负担就小了,还能增收,就是自己不种,我们包出去也能包个好价钱。”
来到东冶头镇北庄村,从村口一眼望去,看到的是层层的梯田,而一层层石埂,就像是给梯田穿上了一件漂亮的石头外衣,每一块梯田,都由层层石埂包围着,那整齐的石埂让整个山坡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顺着山路往上走,71岁的村主任眭怀房告诉记者:“以前没有咱脚下的这条石子路,原来是土路,一下雨就泥得不能走了,而且只有窄窄的一条,顶多只能过一个小三轮车,现在可好了,就是大型农用车也能上去。”顺着山路往上走,成片的梯田映入帘,“这石埂可以很好地防止水土流失,以前一下雨,这地就被冲塌了。”北庄村田间路改造有十几条路,长十几公里。陈艾军是石埂工程项目负责人,说起这一条条石子路和满山坡整整齐齐的石埂更是一脸自豪,“我们的石埂漂亮吧!我们这真是给农民做好事呢,垒石埂村民都参与了,每天给大家元的务工费,也算是给大家创收了。”眭怀房说,政府的举措让村民们乐开了花,现在好多人都不想离开村子了。
据了解,昔阳县年-年新增粮食产能田间工程建设项目建设规模3.2万亩,涉及东冶头镇乔家峪沟、界都乡瓦邱沟2个乡镇19村。主要建设内容有:修筑石埂4.7万米,共11.6万方;整修田间道路.9公里,共30.8万平方米;增施精制有机肥.35亩,共吨。
荒山造丛林提升“含绿量”
采访车沿着蜿蜒崎岖的山路前行,翻越几道曲折的沟壑,山西晚报记者一行来到沾尚镇的防护林地观摩点。30余米高的“巨无霸”风车错落有致地排列着,巨大的叶片迎风旋转。这是昔阳县一个风电场,与眼前这片连绵起伏的山峦连在一起,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而这满眼的翠绿就是昔阳4万亩造林工程的一部分。满山的油松和云杉迎风挺立,把这座山装扮得生机盎然。“我们的造林工程不仅帮助农民脱贫致富,还能改善生态环境,而且能防风固沙,是造福后代的好事。”当地林业工作站站长冯彦明告诉记者,这块林地与整个太行山绿化带融为一体,是环京津冀的一个防护林带。
在此之前,这座山还是座荒山,山上灌木丛生,树木杂乱无序地生长。造林工程启动后,用机械进行整地,让整个山坡成了一条条水平带,原先的地也变成了鱼鳞地,看上去非常美观。“我们的造林工程不仅能美化荒山,而且我们还把林木进行了调整,由原先的单一树种,变成了现在的混交林,既有针叶林,又有阔叶林,对森林火灾形成了有效的防护。”冯彦明介绍说。
昔阳在“激活农村资源促进乡村振兴”攻坚战中,在林业扩规增效方面大做文章,荒山造林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举措,不断提升昔阳发展的“含绿量”,一定会让昔阳变得更美。
窑洞成民宿村野也迷人
来到有“大寨后花园”之称的孔家沟,真有误入“桃花源”之感。这里原先破败不堪的连排窑洞,已然变成了风格各异、富有文化韵味且干净整洁的民宿。这里也是昔阳县“激活农村资源促进乡村振兴”的一个典范。
顺着一条鹅卵石铺设的小路进入一串名为“树屋”的院子,这里简直就是一个小花园,绿色的草坪、五颜六色的花朵,还有几只蝴蝶在花丛中嬉戏。院子里绿树成荫,有杨树、松树、果树、梨树……大小有十几棵,在其中的两棵树上,还吊着一个布艺的秋千,伴着习习微风,躺在上面摇一摇一定十分惬意。院子里有五间卧房,虽是窑洞,但里面别有洞天。石头砌的墙裙、硅藻泥涂的墙壁、旧船木的茶桌椅、文艺范的吊灯、席梦思床垫、干净整洁的被褥……院子里还有独立的厨房、卫生间,全是现代化的配备。这哪里是窑洞?简直比五星级酒店还“豪气”。
其他几处院子也都有自己的特色,如“孔家山居”“耕读半山”……一院一景,引人入胜。“这些院子以前就是破窑洞,没人住,都荒废了,看现在多漂亮呀!”村主任孔乃明告诉山西晚报记者,村里正在开发乡村旅游。据介绍,是太原的一个老板,租下村子里的十串院子,一下租了十年,自己投资将其开发成民宿。如今,这些民宿的建成,也给村子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先,有些村民离开村子后就把院子也转手卖了,现如今,大家都守着自己的小院子,谁都不舍得卖了,有的村民意识超前,也把自家的窑洞进行了装修,做起了民宿生意,原先不值钱的小院成了“香饽饽”。
村子里有一条路正在施工,“县里支持村里开发乡村旅游,光环境整治就投入多万元,路网改造投入万元。”孔乃明说,原先从县里到村子是一条坑坑洼洼的土路,现在全部硬化了,而且全村的污水处理、旱厕也全部改造完成。不仅如此,村里还办起了“蔬菜配送中心”,将来村里的有机菜可以直接供往县城。
村子里自上而下铺上了石阶路,干净整洁;村子半山腰上,是村民们用若干个石碾铺设的一个造型独特的景观广场,个性张扬。现在,孔家沟还有孔子的后代居住,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潜力可挖。村里专门打造了孔子文化一条街,还成立了孔子文化纪念馆。孔乃明告诉记者:“现在村里每天可以接待游客人次,三至五年内,我们将把这里打造成远近闻名的文化名村。”
近年来,昔阳县加快激活有效资源,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传统古村落、康养旅游基地、田园综合体的打造,必将为昔阳县加快乡村振兴发展增添新动力。
让荒芜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昔阳县做了大“文章”。如今,走在昔阳的乡间道路上,一个个“复苏”的村落,一片片绿油油的梯田,撑起了昔阳百姓的致富希望。
昔阳攻坚战数据
(一)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年完成9.8万亩,已全部完工。年计划完成3.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目前正在前期勘测,年内完成。
(二)土地开发情况年全部完成市定.05亩任务,落实了22个项目,新增耕地亩。年预计造地新增0亩,现已踏勘正在可研立项阶段。
(三)增减挂情况年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拆旧面积.6亩,目前复垦设计已评审,正在招标复垦,亩周转指标实行异地交易。四轮增减挂拆旧面积.29亩,目前正在编制实施方案。五轮增减挂拟实施面积.37亩,目前正在进行前期踏勘找寻拆旧地块。
(四)林业扩规增效情况特色经济林发展方面。市定三年任务2.1万亩,年10月底全部完成;
低产低效林改造方面,年-年每年任务2.8万亩,年6月底全部完成。年计划完成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4万亩、沙棘林1.1万亩,共计5.1万亩,目前工程已开工,预计10月底完工;种苗培育方面,三年总任务0.83万亩,、年每年完成亩,年任务已于去年10月底完成,年任务将于11月底完工。
(五)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新增和改善节水准溉方面,年任务1亩,已于年6月10日全部完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方面,三年总任务17万亩,年任务6万亩,已于年11月底前全部完成。年计划完成7万亩任务,已完成5.2万亩,预计10月底全部完工。
采写: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温丽芳
摄影: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武六红
编辑:山西晚报全媒体编辑张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