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棘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微尘的歌盘点童年的那些时令小吃
TUhjnbcbe - 2024/8/22 9:29:00

盘点童年的那些“时令小吃”

微尘的歌

说起小吃,我想大家都不会陌生,现在的小吃从煎饼果子到瓜子糖豆,可以说是五花八门。而要说起童年的时令小吃,每个人的记忆是都不一样。尤其是对我们这些60、70后们来说,和今天相比那可真是天壤之别啊,不过,就是在那艰难困苦的岁月里,也有着非常精彩的、终身难忘的“小吃”回忆。

既然说到了吃,那么,就请跟随我的笔触,一起去感受一下60、70后们当初的山野“饕餮”吧!

去山野赴宴,最常吃的零食,当然是甜食了。当时有一种甜味零食叫“甜草苗”,“甜草苗”学名甘草,是生长在山间黄土坡上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的根呈浅褐色,又细又长,我们经常刨出来用剪子剪成小段,放在兜里慢慢嚼,那种甜中带苦的感觉很特别,并且留存时间超长,即使你吐掉嚼的没味了的残渣之后,嘴里甜甜的感觉也会保持很久。童年的时候糖果是奢侈品,父母根本没钱给我们买糖果,即使是那点凭票供应的白糖红糖,也被父母锁的严严实实,和防贼一样防着我们,唯一能够满足我们甜味味蕾的食品,也只有山间那些“甜草苗”了。

当然,光吃“甜草苗”是挡不住饿的,充其量就是童年的“糖果”罢了,要想填饱肚子,必须吃一些量大、并且容易获取的“小吃”。每次春暖花开,田野间的各种野菜便陆续登场了。首先长出来的是一种叫做“辣辣根”的野菜,“辣辣根”的叶子细长,呈锯齿状,根部为黄白色,中间有一根木蕊。我们一般只在开春的时候吃嫩叶子,那种辣辣的感觉很特别。当“辣辣根”老一点的时候,才吃根,吃的时候随便把泥土甩一下,就和现在撸串一样,把根用牙齿咬住,一撸,抽出木蕊,剩下的就可以大快朵颐了。

“辣辣根”虽然好吃,但是不能多吃,吃多了肚子不舒服,所以,一定得控制食欲。还好,“辣辣根”只是一道开胃菜,剩下的主菜才是可以果腹的。陆续上来的菜有苦菜、蒲公英、羊奶奶、榆钱、以及槐树花,这些大家都吃过,也就不复述了,我要说一种估计大家都没有吃过的,我们管它叫“老鸹爪”。“老鸹爪”是一种多年生的木本植物,长的不高,一般只长在岩石的缝隙里,平原地区很少见到它的身影。它的叶子退化成针状,开黄色小花,嫩叶子非常柔软,叶子老了就变成又干又硬的针状体,就连山羊也不愿意吃它。当然,我们也不吃它的叶子,正真的美味藏在根部。它的根外皮为褐色,里面的肉为奶白色,中间有一根木蕊,特别坚硬,我们吃的部分就是奶白色的肉,非常可口,吃法和吃“辣辣根”相似,咬住一撸就可以了。吃“老鸹爪”麻烦的一点是不好刨,它长在岩石缝里,还全是刺,拔也不好拔,非得用工具。小时候经常为了吃到一口“肉”,用小木棍刨好几天,等快刨出来了,第二天上山一看,却被其他小伙伴揭了窖了,那个伤心啊……。

当然,“时令小吃”的菜谱里不能光吃凉菜啊,热菜也是必须上的。说起热菜那就更多了,烤土豆,烤青毛豆,烧青麦子……凡是我们能从公社大地里偷出来的东西就没有我们烧不了的。吃热菜必须要带火柴,整盒的一般是不敢从家里偷的,每次只能从灶火或者炉子旁边放者的着的洋火盒里偷几根,藏在兜子里。每次上山,划火柴可是一项技术活,必须找比较平坦的石块,在上面划,还必须划的得又快又轻,否则不是把火柴弄断了,就是把硫磺头弄坏了,这根火柴也就报废了。

火生着了,剩下的就是把食物放在火上烤熟了吃,经常吃的嘴都是黑的。作为热菜,烤土豆,煮毛豆,烧青麦子那些也没啥稀奇的,今天我要说的一种熟食估计大家吃的比较少,那就是烤山丹丹的蛋。山丹丹的蛋要等到每年7-8月份才能吃到,是一种非常好吃的食物。山丹丹的叶子为针状,开叉,有点像茴香但是比茴香叶子宽大,花开得非常漂亮,红彤彤的,中间的花蕊有两个粗大的花柱,每个花柱上面顶着一个黄色的花粉球。山丹丹的根又细又长,无分枝,往下很深处长着山丹丹的球茎,球茎下面才是根的分枝。我们一般管它叫“蛋”,其实人家有非常美丽的学名,叫“百合”。挖“蛋”可是一项技术活,必须得有耐性,顺着山丹丹的根一路往下挖,千万不要挖断了,否则,你就找不到“蛋”了。“蛋”是一个鳞片状白色的小球,一般有鹌鹑蛋大小,像葱头一样一瓣一瓣的。“蛋”挖出来就可以生吃,脆脆的,不甜,也可以烤来吃,烤出来是面的,和烤土豆一样,也没有啥香味。但是,这东西在我们小时候属于最好的“小吃”了。

说到吃,光吃素菜肯定不行,咋也得有点肉菜吧。至于肉菜,那品种就非常多了,什么小鱼小虾呀,麻雀田鸡(青蛙)呀,我们都经常吃。当然还有口味比较重的,今天我就说说我们小时候经常吃的一种肉菜吧,估计大家伙吃过的也不多,那就是烧蚂蚱。

每年秋天,田野上蚂蚱非常多,食材是不愁的。当然了,我们不是见蚂蚱就吃,我们的食谱还是很挑剔的哦。蚂蚱分很多品种,一种是那种土黄色,只爬很少蹦的那种蚂蚱,我们管它叫“土鳖”,这种蚂蚱肉肉的,土里土气,看着也没有食欲,我们一般是不吃的。还有一种长的又细又长,绿色的,个头还挺大,我们管它叫“扁担”,我们经常抓住它两只后腿让它悬空,它就在那里颤悠,我们管它叫“扁担担水”。这种蚂蚱我们也不吃。还有一种个头比较小,呈绿色的,长着两支翅膀,能飞很远,我们管它叫“蹦头”。这种才是我们要抓的美食。我们一般都像是制作羊肉串一样,弄成一串一串的,在炭火上烤的外焦里嫩了。有的时候也会从家里偷一点盐块,(那时候没有现成的盐面),用两块片石研成面,洒在上面,味道更好。那会儿也没有孜然这种调料,否则,味道会更好一点。

现在,荤菜素菜都吃过了,该上餐后水果了。说到“水果”,那品种就更多了,什么山葡萄,酸枣,还有酸溜溜(沙棘)都是我们经常吃的,这些大家都熟悉。今天给大家介绍一种不太熟悉的,叫“巧瓜”。其实,巧瓜不是瓜,是一种野草的种子,这种野草叶子呈扁平的针状,开白色的小花,一簇簇的,花开的有点像米兰花,但是没有香味。它的种子就像瓜一样,绿色的,枣核型,摘下了的断面还有奶子。我们一般都摘嫩巧瓜吃,甜甜的。这东西老了就成黄的了,里面全是毛毛,和蒲公英的种子一样,会飞。所以,一老了就不能吃了。巧瓜一般都是成片生长的,只要有一颗,附近肯定还有,并且果实成熟也是有先有后,我们一般一次采一兜,把小的留下,过几天小的长大了再来,有时候为了应季,我们甚至逃课吃巧瓜,因为这,也没少让老师罚站。

现在,各种菜品和水果都上齐了,吃饱喝足,剩下的就该清洁牙齿了。小时候没有刷牙的习惯,我们清洁牙齿一般都是嚼一种叫“黏黏皮”的东西。“黏黏皮”其实就是榆树的皮,我们一般把榆树树枝弄断,剥去最外面的老皮,只要中间靠近木质的嫩皮,用小刀刮下来,装到兜里。有时候弄多了,就放在窗台上晒干,留着以后吃。吃的时候根据大小用小刀割成块,放到嘴里慢慢嚼,越嚼越黏,越嚼越多,慢慢的,一会儿就不黏了,吐掉再嚼一块,有点类似于现在的口香糖,除了不甜外,可比口香糖环保多了。

这就是我们童年的“时令小吃”,它随着季节的变迁而更新,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走出我们的视线,只剩下一些回忆停留在脑海里。在那个年代里,我们饥饿的胃可以容纳下很多今天看来匪夷所思的食物,那些食物,带着原始的味道,也带着大山的馈赠,支撑着我们艰难前行。今天的我们再也不用为食物发愁,立等可取的生活习惯似乎已经成为现在生活的全部。但是,在我们曾经的岁月里,在我们父辈的生活里,那些为了食物想尽办法艰难求生的人们,依旧深深地感谢大山,感谢大地,感恩那些支撑过生命的“时令小吃”。(图片来自于网络)

1
查看完整版本: 微尘的歌盘点童年的那些时令小吃